(一)企业若想进行裁员,应先确认自身是否符合法定情形,如是否是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是否发生严重困难等。
(二)符合情形后,若需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认真听取意见。
(三)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四)完成上述程序后进行裁员,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企业裁员要符合法定情形,像按相关规定重整、经营困难、转产革新等导致原合同无法履行等情况。
2.遵循法定程序,裁员20人以上或不足20人但占比10%以上,单位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听取意见,方案报劳动部门后可裁员。
3.企业裁员得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保障员工权益。✫✫✫✫✫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企业裁员需满足法定情形并遵循法定程序,同时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保障员工权益。
法律解析:
企业并非可以随意裁员。法定情形如企业依照破产法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等客观经济情况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才具备裁员前提。法定程序方面,若裁减人员达二十人以上或不足二十人但占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用人单位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且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才可进行。企业裁员后还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这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企业若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如果企业或员工在裁员过程中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确保自身行为合法合规,权益得到保障。✫✫✫✫✫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企业裁员必须依法进行,要满足法定情形并遵循法定程序,同时支付经济补偿保障员工权益。
1.法定情形方面,企业在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等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以及因客观经济情况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才可以裁员。这些情形为企业裁员划定了合理范围,避免企业随意裁员损害员工利益。
2.法定程序上,当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时,用人单位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且裁减人员方案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才可实施。
3.企业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这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企业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法律分析:
(1)企业裁员并非随意为之,需符合法定情形。如企业依照破产法规定重整、生产经营严重困难、转产等情况,经变更合同仍需裁人,或客观经济情况重大变化致合同无法履行时,才具备裁员的前提条件。这是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出发,对裁员合理性的一种约束。
(2)满足法定情形后,还需遵循法定程序。当裁减人员达到一定规模,用人单位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且裁减方案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这保障了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避免企业随意大规模裁员。
(3)企业裁员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以保障员工在失去工作后的基本生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提醒:企业裁员要严格按法定情形和程序进行,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员工遇到不合理裁员,建议咨询了解自身权益和应对办法。
相关文章
取保候审的一般都会判处缓刑吗
结论: 取保候审与判处缓刑无必然联系,取保候审的不一定会被判处缓刑。 法律解析: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以保证随传随到。而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且犯罪
塔吊老板不结清工资该咋办
劳动者面对塔吊老板不结清工资,可通过多途径维权。要在协商、投诉、调解、仲裁、诉讼等环节合理运用,且注重证据收集。 1.与老板协商是首要选择,明确工资数额和支付时间,力求和平解决问题。 2.协商不成,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该部门有权责令老板限期支付工资,
欠工资快一年了该怎么办
结论: 用人单位欠工资快一年,劳动者可通过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诉讼等途径维权。 法律解析: 依据相关法律,劳动者的工资权益受保护。当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时,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保留相关证据,这是解决纠纷的友好方式。若协
双方都同意时最快怎么离婚
双方都同意离婚,最快方式是协议离婚。在这种方式下,夫妻双方需就关键事项达成一致并历经法定程序。 具体操作如下: 1.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达成一致。 2.共同前往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会发放《离婚登记申请
手写借款欠条有什么效力
1.手写借款欠条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具有合同性质的法律效力,它是证明借贷关系的直接证据,能在纠纷中维护债权人权益。条件包括具备当事人信息、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借款金额等主要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法违规、不违背公序良俗。 2.为更好维护权益,债权人在
手写解约合同生效么
(一)书写解约合同前,确认双方都具备相应的做事能力,签约时要确保是真实意愿表达,合同内容不能和法律规定以及社会良好风俗相违背。 (二)如果解约合同属于需要办理批准等手续的要式法律行为,按照规定去办理相关手续。 (三)查看合同是否有特殊约定,如需要
医院损害赔偿的标准是什么
1.医院损害赔偿需看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或过错。若为医疗事故,按条例赔偿,项目含医疗费、误工费等。医疗费按实际算,误工费按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 2.若构成医疗过错,适用人身损害赔偿规定。赔偿标准依受损程度定,项目与医疗事故赔偿相近。 3.确定赔偿数额时,要
十级伤残营养费误工费如何计算
营养费和误工费的确定都有明确的规则。营养费需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并参照医疗机构意见,综合受伤程度、恢复情况等确定,各地标准不同,一般每日几十元,计算期限以医疗机构建议的营养期为准。 误工费根据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由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
泄露个人隐私罪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 (1)我国虽无“泄露个人隐私罪”,但泄露个人隐私可能触犯多个罪名,其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较为常见。若违反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就构成此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并处罚金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离职协议签署有哪些注意事项
法律分析: (1)离职原因的明确至关重要,若因单位过错导致离职,如拖欠工资,将其在协议中体现,是后续主张经济补偿的重要依据。 (2)经济补偿事宜需清晰约定,涵盖金额、支付时间和方式。若单位应支付补偿却未明确,劳动者的权益可能受损。 (3)工作交接的内
